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:遂昌就業發展新思路
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:遂昌就業發展新思路
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部,錢塘江源頭,素有“三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稱。
作為浙江省26個加速發展的縣之一,在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,遂昌縣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。面對傳統產業受限發展和勞動力外流等現實問題,遂昌縣積極轉型,通過發展生態產業、培育新興產業、提升就業服務等措施,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2022年,遂昌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7,851元,同比增長4.8%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,627元,同比增長6.1%,充分展現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顯著成效。
滴答時鐘 找工作的一種計時器,越用越上癮 clackclock.com
1. 縣域經濟和就業現狀
遂昌縣的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、林業和生態旅游為主,近年來逐漸向生態產業和數字經濟轉型。2022年,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5.6億元,同比增長3.8%。從就業結構來看,第一產業占28.3%,第二產業占31.7%,第三產業占40%。在就業人口中,40歲以下的比例為52%,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32%,呈現出年輕化和知識化的趨勢。
傳統產業發展面臨瓶頸。在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,竹木加工、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。同時,數字經濟、生態旅游、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為縣域經濟注入新活力。2022年,遂昌縣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達到15.3億元,同比增長18.2%,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突出。一方面,一些傳統行業正經歷“勞動力短缺”,另一方面,新興產業正面臨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。數據顯示,2022年遂昌縣的登記失業率為2.8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,但結構性失業問題仍然存在。
第二,就業結構分析
農村勞動力轉移取得了顯著成效。通過發展生態農業、鄉村旅游等產業,大量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業轉移。2022年,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率達到72.5%,比2018年高出8個百分點。
從就業領域來看,生態旅游、數字經濟和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吸納能力不斷增強。2022年,這三個領域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200個,占全縣新增就業崗位總數的45%。從就業人口來看,返鄉創業者和大學畢業生等群體已成為就業主力軍。2022年,參與返鄉創業的超過1200人,帶動就業超過5000人。
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突出,尤其是在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等領域,高技能人才供給不足。2022年,該縣技能人員總數達到21,000人,占員工總數的28.5%,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。
第三,挑戰與對策
面對勞動力流失和產業轉型壓力等挑戰,遂昌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。通過實施“生態+產業”戰略,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,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,延伸產業鏈至中高端,該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出的42.5%,比2018年高出15個百分點。
改善就業服務體系,建立全縣就業服務網絡,加強職業技能培訓,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。2022年,全縣有5000多人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,其中新增技能人才2000多人。創新人才引進機制,通過“人才驛站”和靈活的人才引進等方式,吸引高層次人才來蘇昌創新創業。
建立“政府+企業+大學”的多方合作機制,以推動產業、學術和研究的深度融合。蘇ichang縣與浙江大學、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,共同搭建創新平臺,促進科技成果轉化。2022年,該縣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2.8億元,同比增長35%。
遂昌縣的生態優勢正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。通過創新體制機制、優化產業結構、提升就業服務,遂昌縣正走出一條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。展望未來,隨著數字經濟、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,遂昌縣的就業市場將更加多元化和高質量,為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在實現共同富裕的背景下,遂昌縣將繼續充分發揮其生態優勢,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,為山區縣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經驗。